【区块客专访】各国重拳出击,他们却松绑法规!谈日本对加密货币的政策转变
自加密货币交易所 FTX 宣告倒闭以来,全球各国纷纷祭出重拳加强监管,孰料就在此时,向来以「严格管制」闻名、因而得以躲过 FTX 破产风暴的日本,反而更加积极拥抱 Web3 技术,甚至从政策面着手,大力扶持加密货币产业发展,一扫外界对日本作风严谨的刻板印象。
为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政策转变,区块客有幸采访到长期专注於研究日本区块链法规和加密货币产业发展、目前在日攻读博士的旅日律师—— 黄亚森(Arthur Huang)。在本文当中,我们将共同探讨日本加密货币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政府法规如何深切影响着日本链圈、币圈的发展轨迹。
目前身在日本攻读博士的黄亚森(Arthur Huang)律师长期专注於研究日本区块链法规和加密货币产业发展。
作为东亚地区的金融中心,日本的加密货币监管政策一开始就走在全球前段班,於 2017 年 4 月施行《资金结算法》修正,正式承认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为合法支付工具, 并且把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规范。
加密货币交易所牌照
根据日本《资金结算法》的规定,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业者除了负有执行防制洗钱措施的义务之外,还必须事先取得牌照才能开展业务。
黄亚森进一步提到,目前日本的交易所许可执照主要分成两大类:若单纯经营交易所业务,只需申请「加密资产交易所牌照」即可;但若是要经营信用和杠杆交易,则应该另外取得「金融商品交易业牌照」。
「消费者保护」是重中之重
至於日本为何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起步较早?黄亚森就表示,由於日本在 2014 年爆发了 Mt.Gox 倒闭事件,以及 2018 年的 CoinCheck 骇客洗劫案,所以政府对加密货币交易所采取了严格的风险控管制度,也相当重视消费者保护措施,相关法遵义务包含了:
日本人不爱炒币?
然而时过境迁,虽然早於 2017 年就落实监管,日本在加密货币市场的存在感却依然稀薄,常常给人一种「缺乏活力」、「封闭独立」、「发展缓慢」的既定印象,在日本本土发迹、扬名国际的加密货币项目也寥寥无几,民众对加密货币投资更是兴致缺缺,反观海峡对岸的韩国则另有一番光景,每 5 个韩国年轻人里就有 1 个在炒币。针对这种现象,黄亚森解释称:
过去在日本,「炒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光是交易所要上架哪几种加密货币,就得经历很长时间的审查和自律组织的程序。再者,日本对於稳定币的发行,套用到原有支付法上会有概念解释问题和加密货币交换业定义的解释,日本交易所并无上架稳定币,杠杆倍数也受到了限制,所以金融类活动并不兴盛。
日本 NFT 社群独有的「佛系」文化
另一方面,日本加密货币产业的市场热点也跟其他国家不同步,像是早已被大众广为熟知的 NFT 题材,一直到台湾的炒作热浪骤然散去,日本的 NFT 市场才开始迎来爆发,到後来还衍生出独有的 NFT 社群文化,例如日本 NFT 玩家会更看重项目方是否有具体的发展目标,对於「炒图」、「炒 PFP」比较不感兴趣,鲜少出现 FOMO 炒作的现象,更多时候是纯粹为了支持喜爱的创作者。
黄亚森就以新泻县的山古志村为例,指出这个人口流失严重的村庄,正是运用了 DAO 和 NFT 的模式来处理地方创生问题,并且还得到一定的成功,过程中亦未见有太多的炒作现象。
黄亚森提到,NFT 在日本的概念,更主要是意识到他们原有的文化输出和 IP 产业,在未来持续扩大影响力,以及如何做出更好、更有效的客户忠诚计划等等,也因此,IP 公司会思考如何运用新技术促进既有 IP 的影响力,着重在思考 NFT 与行销活动的结合。与此同时,游戏公司也在思考如何结合 NFT 并赋能给玩家,由於 NFT 与区块链原本就强调「玩家自有」和「协同创造」的概念,他们相信这些都会是下一波手游或线上游戏的趋势。
黄亚森认为,日本一些企业在面对新兴行业时,往往更愿意烧钱去研究和探索新领域,不少公司都会先成立小组研究试验,然後思考评估如何运用这些技术达到长期的影响力和发展,而不是只为了快速赚一波快钱。他表示:
从日本 IP 文化输出的成长过程,就可以看出他们可以砸钱砸十年以培养庞大内容创造产业和养日系 IP 的决心,然後再逐步从动画、游戏扩展到商品等等布局全世界,这些早年的投入仍在持续地为日本文化输出产生影响力,对於 NFT 市场的发展亦然。
政策立场的转变:从「严格控管」到「积极拥抱」
出身自民党的岸田文雄在 2021 年当选日本首相後,随即提议将 Web3 作为日本经济改革的支柱,并在推动这项战略时,摆脱日本政府过往的低效作风,更在经济产业省下设立专门负责 Web 3 政策的办公室。
今年 4 月 6 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数位研究部门发表了《Web3 白皮书:迈向人人都可以使用数位资产的时代》,针对「如何松绑法规以促进日本加密货币产业发展」提出各种建议,包含税改、制定会计指南、订立 DAO 相关法律、简化代币上架流程等。
黄亚森认为,日本政府之所以会积极支持加密货币产业发展,主要是因为他们相信,元宇宙必然是下波日本经济成长动能的可能性之一,日本企业和 IP 也势必会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绝不能在这一块发展缺席。 他续指:
从日本经产省及数位厅,包含自民党本身发布的 Web3 白皮书,讨论如何松绑法规和吸引区块链企业在日本发展,就能知道政府的积极程度。过去法规严格导致产业可以做的商业模式有限,但也因此得以幸免於 FTX 倒闭事件,日本区块链产业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日企对此仍有信心,投资信心依旧,而日本更处於松绑法规阶段,对产业来说是利大於弊。
解除境外稳定币禁令
今年 6 月 1 日,日本继 2017 年之後再一次修订了《资金结算法》,并将稳定币定义为一种新的「电子结算手段」,解除在日本境内流通国外稳定币的禁令,也进一步明确了稳定币在日本法律框架中的地位。随着法规的松绑,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日联」(MUFG)近日也表示,打算使用旗下区块链平台「Progmat」, 为其他公司发行与美元等外币挂钩的稳定币,以供全球使用。
黄亚森透露,目前只有银行、信托公司及资金移转移动业(类似台湾的电子支付)牌照方可发行稳定币,若要作为二级市场去分销稳定币,则另外需要取得即将出台的「电子结算手段等处理业者」牌照,才能处理分销或代理销售作业,且加密货币交易所也应取得该牌照方可上架和销售稳定币。
黄亚森就举例称,若 MUFG 或其他金融机构要发行稳定币,法规上要以「信托银行」的角色去发行,然後再去跟持有「加密货币交易牌照」的业者谈上架,而这也意味着,交易所还要取得「电子结算手段等处理业者」牌照,才能够上架和分销该稳定币给一般用户使用。
至於日本最新引入的稳定币相关牌照,未来会对加密货币产业带来哪些好处?黄亚森指出,除了确保用户安全性,也能让日本用户或企业更直接进入到区块链应用的基础金融服务,相信对於日本企业投资、跨境汇款和游戏公司开发区块链游戏运用稳定币都能有助益。
变化与机遇
除了稳定币禁令松绑之外, 日本国税厅近日还修改了有关企业税法规的部分解释,让加密货币发行商再也无需为了未实现的加密货币收益,缴纳 30% 的企业税。另一方面,日本还放宽了对交易所上币的限制,等待上架批准的时间从近两年减少到三个月。
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已开始在法规、税务等方面松绑规定和制定政策,逐步扫除加密货币产业发展的障碍。黄亚森对此表示乐见其成,他直言,虽然眼前还有许多障碍,但长期来说,仍然看好日本政策对区块链产业发展。
这篇文章 【区块客专访】各国重拳出击,他们却松绑法规!谈日本对加密货币的政策转变 最早出现於 区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