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科技如何协助组织迈向净零转型
文/黄正杰
ESG、绿色永续已成为企业、社会、国家乃至於个人必须要面对问题。2022 年 COP27 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最大重点在於「损害与赔偿」,亦即已开发国家如何利用资金协助低度开发、穷国减缓气候变迁带来的损害,并进行调适。尽管详细的补偿或借贷细节未能厘清,金融体系成为迈向绿色永续发展的领头羊。金管会亦发表「绿色金融 3.0」,鼓励金融业协作绿色金融发展。不过,漂绿行为却成为隐忧。
监理科技成为漂绿杀手
如果不能保证资金不被用於资助化石燃料发展,甚至还助长人权侵害、道德损害,绿色永续就只是空中蜃楼。2021 年,美国国会通过《气候风险披露法案》,赋予金融监管机构权力,要求金融机构披露投资产品气候相关风险。2022 年,高盛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数个基金中,涉嫌误导具有清洁能源或 ESG,涉嫌漂绿,被罚款 400 万美元。产品本身也有漂绿行为,大众汽车 2015 年涉嫌在柴油车上安装装置使得氮氧化物排放量看起来达标,实际上超过标准的 40 倍,被美国环保署罚了 28 亿美元。事实上,由於 ESG 牵涉到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人权保护、公司治理等诸多面向,亦牵涉到各国不同监管法令、公司上下游的问责行为,对於监管机构、金融业及企业都是挑战。以此,监理科技成了漂绿行为的杀手!
数据透明是 ESG 监理科技基础
穆迪、标准普尔和摩根史坦利 MSCI 等金融投资机构,都开始发展 ESG 评分监管科技让投资参与者能更清楚地了解投资组合的公司的 ESG 状况并进行评分。新加坡证交所亦发展了绿色足迹 (greenprint)计画,发展 ESG 揭露入口网站、数据整合平台、ESG 数据注册以及集合绿色金融科技、绿色解决方案商及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的绿色足迹市集。在消费金融领域,荷兰银行 ING、万事达卡等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消费支出碳排放监控 APP,让消费者能够检视消费碳排影响,并提示如何减少,进一步提供永续购买的奖励。这些监理科技的基础都在於 ESG 活动行为的数据透明化,以帮助投资者、消费者及企业衡量风险,并推动合规、言行一致,并计算 ESG 绩效。不过,要认证数据的真伪,要仰赖更进一步的技术来确保。
善用物联网/区块链确保数据真伪
英国非政府组织 Provenance 在 2016 年试行了一个区块链计画,追踪了从印尼渔民出口的黄鳍金枪鱼和鲣鱼。透过智慧标签、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来追踪具有验证的鱼,以认证源头和整个供应链上符合标准,实现 ESG 数据透明度。Volvo 公司利用新创公司 Circulor 的物联网、区块链平台技术,以追踪电动汽车中的电池材料到成品的来源、制造状况、碳排放、可回收与合规性等,以满足公司对环境和社会的问责制以及 ESG 目标。Unilever 联合利华利用区块链技术,蒐集棕榈油采购订单、收获量、地磅日志等,发起和转移不可复制的商品代币,以提高棕榈油供应链可追溯性和透明度,并确保永续地无森林砍伐种植状况。物联网的即时性事实以及区块链的不可否认性,是 ESG 认证永续数据真伪、阻挡漂绿行为的解方。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与 Facebook ,与全球 CIO 同步获取精华见解 ]
ESG 供应链问责制、包容性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金融业、科技方案商以及监管机构需要共同的合作以确保数据的真确与透明度,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以及云平台的监理科技成了迈向绿色永续的关键。我国已经宣布了 2050 净零转型的目标也确认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有待产官学界共同推动绿色监理科技与数据透明平台,以促进 ESG 转型进程!
(本文授权非营利转载,请注明出处:CIO Taiwan)
内容来源